你有没有注意到,一些DJ其实早在2010年代就“出道”过,现在换名“重生”,反而更有人气了?
对于一些电音的听众来说,当ta意识到现在的Mau P就是以前的Maurice West、From First To Last就是现在的Skrillex时,会有一种惊喜感。
一边庆幸这些优秀的音乐人还在继续自己的音乐事业,一边感叹DJ风格的变换成功。
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哪些DJ换名“重生”后,得到了更多的认可。
1.RL Grime
RL Grime原名Clockwork,作为Clockwork时,他的音乐融合了Tribal House和Big Room,现场主打欢乐动感的EDM,适合音乐节表演。作为RL Grime时,他专注于Trap和Bass,视觉包装更暗黑,是Trap界的代表人物。
提起为何改名,RL Grime称,他高中时就开始接触Clockwork时期的东西,后来想尝试一些完全不同的东西,RL Grime这个项目一开始没打算把它变成一个正经事。
不过无心插柳柳成荫,当RL Grime与Steinway、Salva合作一起制作了Kanye West和Good Music的《Mercy》混音版时,这首歌在Soundcloud的播放量超过800万次,成为了当时新兴音乐的代表性之作。
此后,他与Baauer一起发行了单曲《Infinite Daps》并开启了巡演。
但RL Grime的成功也带来了一些烦恼。
RL Grime的风格被许多人定性为Hip-Hop音乐Remix的项目,当Kanye West发行《Yeezus》时,不少声音要求他重新混音这首歌。
不过RL Grime不受外界影响,在他的努力之下,他坚持做自己喜欢的音乐,将RL Grime的知名度不断提升,得到了许多音乐节现场观众的认可。
2.LSDREAM
对于2020年代才开始接触EDM的听众来说,LSDREAM是灵性音乐的代表人物,他的音乐偏“意识拓展”。
但在此之前,LSDREAM作为Brillz知名。
2010年代早期,Brillz较为活跃,其喜欢将Hip-Hop与EDM相结合,在OWSLA、Mad Decent和SLOW ROAST RECORDS等主流电子厂牌发行多张专辑,被称为Bass音乐界的新秀。
2018年3月,Brillz在YouTube发布一则短片宣布改名为LSDREAM。
LSDREAM发行了《Space Bass》、《High Vibrations》、《Peace Love & Wubz》等代表作,参加的音乐节类型从更偏Trap风格的电音节转变为Wakaan音乐节、火人节、香巴拉这类更具灵性文化的音乐场景。
这次的主动转变让LSDREAM赢得了第二形象,延续了自己制作能力的发展,更是塑造了更鲜明的人设让大家眼前一亮。
3.KSHMR
KSHMR也叫Hollowell-Dhar,在此之前他以The Cataracs组合成员身份创作。
如果对这个组合感到陌生的话,2012年与Far East Movement合作的大热单曲《Like G6》一定不陌生。
作为The Cataracs,他们先是签约Indie-Pop厂牌,后与大唱片公司环球音乐签约,得以和Far East Movement这样的艺术家合作。
2012年,组合成员Singer-Vine退出乐队,Hollowell-Dhar继续以The Cataracs乐队的身份独自活动,开始更多参与EDM的创作。
比如与Icona Pop合作《Ready For The Weekend》、与LMFAO、Sky Blu合作《Alcogol (Remix)》,为Selena Gomez的转型专辑《Star Dance》制作了广受到粉丝喜欢的歌曲《Slow Down》。
作为The Cataracs时,Hollowell-Dhar更多的角色类似于幕后制作人,与许多主流艺人合作。
2014年,他以KSHMR的身份发行音乐。KSHMR的风格更偏Big Room与世界音乐的融合,正如名字带有印度元素一样,其创作的音乐特点也具有印度元素,强调叙事感。
从偏流行的电子制作人到开始用EDM融入印度旋律,这种转型不仅只是名字的变化,也是身份的觉醒。
仅仅是第二年,他就在2015年DJ Mag的百大DJ评选中排名第23位,被评为年度最高新人,此后的排名也在稳步上升中。
4.Charlotte de Witte
Charlotte de Witte之前,她以Raving George的名字活动。
起初起这个名字,是因为Charlotte de Witte担心自己的本名一听就是个女生,不会在EDM圈子得到认真对待,所以选择了这个中性名字。
2010-2015年,Raving George在比利时当地的表演风格更偏Electro House和Big Room,风格更为主流,其发行了代表作品《You`re Mine》。
2015年,她开始启用本名Charlotte de Witte,风格也转变为更冷峻、黑暗、强烈的Techno,成为了Techno类型的代表人物,登上了更多国际舞台。
在考虑用本名的时候,Charlotte de Witte表示当时已经受够了用Raving George这个名字,因为表演的时候别人都知道她是个女性,这个想法实在有点蠢。
她决定改名时,其风格的转变也正好踩在了以Big Room为首的EDM大潮进入疲软期,而Techno这样相对“小众”的类型正好开始复兴,易于塑造辨识度。
该类型音乐在欧洲拥有较多受众,相当于回归于她的家乡比利时的“传统音乐”,在以男性主导的音乐场景中,Charlotte de Witte的做法反而更让她“脱颖而出”。
5.Gordo
Gordo原来以Carnage的艺名活跃,该身份在2010年代中期的EDM场景中走红,代表风格为Trap、Big Room等。
Carnage与许多说唱艺人例如G-Eazy、Migos合作过,代表作有《Toca》、《Bricks》。
2022年,Carnage宣布以Gordo的身份重生,风格转向了偏向House、Latin Tech House这样的音乐。
随着改名,Gordo连形象也开始变化了,他减掉了100磅,把Gordo当作全新的开始。
为了把自己与此前爆红而“烂大街”的EDM圈子分隔开,Gordo不惜抛弃自己此前已有积累的Carnage品牌。
作为Carnage表演时,他接受采访表示,有时候觉得下台才是真正的解脱,自己已经受够了Carnage时期的歌曲。
成为Gordo,是Carnage渴望以艺术家的身份更长线发展的策略。
正式宣布改名以前,Gordo的首支单曲就于2021年发行,他表示这首曲子是他创作了三年多的House作品。此后他为Drake制作专辑,做厂牌,让自己更具音乐人形象。在他的决心面前,努力发挥了效果,他的制作范围不断扩大,其形象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。
纵观这些改名的DJ,其中有不少来自于EDM大潮退潮时期,刚好是以Big Room或与Hip-Hop融合的Trap风格被大家抛弃之时。
拥有敏锐嗅觉的ta们改名重生,转向更“小众”、独立的音乐场景,也在自己的圈层中快速建立了个人身份,赢得了辨识度。
成功靠的不只是改个名字,ta们音乐风格的选择、舞台定位的变化甚至品牌策略包括视觉、社交媒体形象等都要重启。正是ta们下定决心,不被主流影响、展现出了更多真实色彩,才得到了现在听众的更多尊重。
评论